网虫观点

这是一个自由观点的场地

只要正確使用,塑膠袋也可以是你的環保袋!

身為環保人不拿塑膠袋,自備環保袋或棉布袋已經是我們共同的默契,但為什麼市面上的塑膠袋還是這麼多?而「塑膠袋」在環保人心中的仇恨值為什麼這麼高?它真的罪該萬死嗎?又或是紙袋環保嗎?不織布袋環保嗎? 每次在外消費,總會遇到許多欲拒還迎的時刻,勇敢和塑膠袋 say no 後,眼前卻出現五花八門的袋子等我們挑選。於是乎這次的環保大對決,將為你準備市面上所有常見、常用的袋子。紙袋、棉布袋、不織布環保袋、常搞不清楚是什麼材質的環保袋,通通比給你看!這次,你會怎麼選? 這些袋子,你家裡有幾個? 我們找出消費生活中,最常拿到的 4 種環保袋,透過環保袋本身的重量和容量,計算出相同比較單位下,從製作過程到廢棄,會產生的環境影響。包括商家、菜市場會送的 HDPE 塑膠袋,各種活動結束後,被印上 logo 以贈品送出的不織布 PP 環保袋,百貨公司愛用的紙袋,以及時常因為有新圖案,便又不小心失手多買的棉布環保袋。 若是單就製造一個塑膠袋會產生的碳排放量來計算,因為其材質輕小,生產成本較紙袋、不織布 PP 環保袋和棉布袋都來得低。會發現隨著使用數量增加,其他類型的袋子需要使用 10、100、甚至是超過 300 次,才有可能產生比較少碳排放量。且紙袋耐用性低,通常不會用到這麼多次。也就是説,只要重複利用塑膠袋,它就已經比不織布袋、棉布袋、紙袋要來得環保很多! 只要重複利用塑膠袋,它就已經比不織布袋、棉布袋、紙袋要來得環保很多!圖片來源:RE-THINK重新思考 接下來,我們用五大環境影響指標進行比較。首先是資源消耗,其中包括土地利用、礦物與化石資源皆算。再來是最受關注的全球暖化,也就是碳排放量,以及無論影響淡水或海水水質的優養化。最後兩項則包括陸域、水域中,或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的生態毒性,與造成空氣污染的放射性物質。包山包海,全都是環境影響會計算的範疇。 經過計算竟發現,即便是綜合評比,塑膠袋仍勝出其他袋子,其次是紙袋、不織布環保袋,最後才是棉布袋。因為棉布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在於資源使用和生產製造,包括種植棉花需要的大量消耗,運輸、二次包裝和報廢處理反而較小。 而塑膠袋輕薄也是它勝出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材質特性,讓塑膠袋只要少量耗材就可以做到耐重強度,且其實只要把塑膠袋當成垃圾袋再利用一次,就能大幅提高它的使用效率。 結論:重複使用夠多次,塑膠袋就是你的環保袋! 或許你會問,那那些海洋中害生物誤食的塑膠袋及塑膠微粒呢?必須說,環境影響指標中確實無法將這部分的衝擊量化。因此最好的做法,盡可能減少使用。並不是知道塑膠袋比較環保後就狂拿、爆拿,而是從中檢視自己的觀念和消費行為是否正確,珍惜手中每個握有的資源! 為什麼市面上的袋子都可以自稱環保袋,塑膠袋就不行?問題在於塑膠袋的免費、便宜,讓大家誤以為可以隨便拿、隨便用、隨便丟。其實只要我們重複使用,塑膠袋就是你所有袋子中,最環保的那個! 本文原载于webug.net,复制请保留原文出处。

August 6, 2023 · RE-THINK

睡眠经济学?拜登搞经济

7月27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数据,美国二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长2.4%(其实就是环比增长0.59%);按全世界更通行的同比口径,增长2.6%。这两项数据,不仅好于一季度的经济表现,而且大幅超出国际市场对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测。 进入二季度,美国经济捷报频传,GDP强劲增长、通胀数据大幅回落、就业市场异常坚挺,“拜登经济学”给了主流经济学一点小小的美国震撼。此前没有任何学者、市场机构和国际组织可以或敢于预测,美国能在美联储暴力加息到5%以上的压力下拿出这么好看的经济数据。 如今,硅谷银行倒闭、债务上限危机的阴霾一扫而空,市场对美国经济“不着陆”的乐观情绪空前高涨,甚至美联储都“不得不”考虑在四季度再加一次息,给“过热”的美国经济去去火。 然而,美国的制度模板就是主流经济学的假设基石,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出现反经济学常识的现象,惟有美国最有理由遵循经济学的描述。经济学解释不通,我们只好求助于统计学,观察各个细分领域、细分行业的数据,深入到经济实物工作量评估美国经济的真实形势。然后就会发现,中文互联网上流行的一种谐谑逻辑,到了美国变成了客观现实:“美国经济越好,美国经济越坏”。 是什么在支撑美国GDP? 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大幅减少能耗的技术,因此验证经济活动强度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各个经济部门能源消耗量的起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数据,1-4月,美国经济发动机的服务业能耗同比下降3.5%,消费主体的居民部门能耗同比下降7.2%,上半年能耗增长很难转正,与GDP正增长出现了方向性背离。 环比数据的增幅容易受到上一期基数的影响,而环比年化的计算方法更容易放大这种波动,为了整体考察上半年美国经济情况,笔者对今年和去年美国一二季度各行业GDP的绝对值(可比价格)进行加总比较,得到了上半年产值的同比增速。 细看GDP分项统计,上半年美国商品消费不温不火,私人投资全线下跌,拉动GDP增长的三大动力来自医疗服务、出口和政府支出。早在6月末,美国将一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速从1.1%幅度上修至2.0%,医疗服务和出口就是上修幅度最大的行业,从这三个产业中,我们可以找到上半年美国GDP异常强劲的线索。 若论花大钱办小事,美国医疗行业当属全球经济界翘楚。医疗是全美第一大产业,2021年总产值4.3万亿美元(总GDP的18.3%),是超越德国经济总量的全球第4大“经济体”,按现在的增速,在未来几年超过日本不成问题。美国人均医疗支出达1.3万美元/年,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夭折率等基础健康卫生指标不仅在发达国家垫底,也全面低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肥胖率、糖尿病住院率在发达国家中一骑绝尘,更不用提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了。 当然,美国人越不健康,看病创造的GDP就越高,上半年医疗服务业背离基本面、力挽狂澜拉动美国GDP稳健增长,自然有他的道理。 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人均预期寿命,肥胖率,婴儿死亡率,糖尿病住院率 2020年疫情最严重期间,美国医疗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反而大幅萎缩,疫情过峰后医疗行业重拳出击,持续推动美国健康服务“升级”。比如说,为了在疫情期间跳过医保机构的预约和排队,一种叫做“应急诊所”(urgent care)的医疗机构蓬勃发展,为美国人提供即来即看即走的小病医疗。3年以来,应急诊所的就诊人数上涨了60%,产值和就业人数也飞速扩张。 但别以为患者能从医疗集团手里占到便宜,只有16%的应急诊所拥有驻店医师,应急诊所还有权拒绝使用公费医疗救济的或者没有医保的患者。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指出,应急诊所的单次看诊费用低于医保机构,但通过拉高患者来店看诊的次数,治好同一种疾病的总成本可能达到医保机构的近4倍,这自然带来了GDP的高速增长。 美国人每少去1次急诊,就要因此(associated)多去37次应急诊所;在急诊少花1646美元,就要在应急诊所多花6327美元 出口的事情相对简单粗暴。一季度美国出口同比增长7.9%,二季度回落到1.5%,出口对GDP的贡献主要发生在一季度。其中,汽车类产品和药物制剂各拉动总出口增长约1个百分点,这源自美国主导的北美贸易小圈子的逐步落成,也确实能提高相关产业工人的福利。但一季度出口的最强动力,莫过于创纪录的原油、煤炭等能源出口。那么是谁把美国推上了全球第一大能源出口国的宝座呢?当然是“心甘情愿”拒绝进口俄罗斯原油和煤炭的欧盟了。 最后来说政府支出。新财年(2022年10月)至6月,疫情期间的诸多临时福利逐渐退坡,但美国政府支出仍然强劲增长10%。其中的大部分增量是高通胀的自食恶果,包括随着各类商品服务价格狂飙,美国政府不得不额外发放2440亿美元的社会福利维持中下层稳定,毫无悬念地,其中1250亿美元的最大增量被医药集团的报销单吃掉了。 2022年,美财长耶伦多次表示债务负担“尽在华府掌握”,短短不到两年,国债挥舞着5%的利率开始上门催收。本财年至今,联邦债务付息支出上涨36.8%到5050亿美元,如果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水平,联邦付息支出很可能在2025年或2026年超过军费开支,这将是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美元霸权自身的重力即将压过修缮它支柱的维持费用。 就算强制性支出高速膨胀,拜登也坚持掏出联邦政府兜里的钞票,购买选民手里的选票。三项最受瞩目的支出扩张分别是:军费、大学贷款豁免和倒闭银行的救济款(这个我们留到后面详述)。军费开支增长440亿美元,不论预算文件如何含糊其辞,全世界都知道这些钱变成了乌克兰大平原上的废铁,只为了衬托拜登“对抗独裁者”的英姿。 大学贷款豁免占据了220亿美元,与医保报销一样,拜登无心也无力根本解决美国教育费用高企的痼疾,不过是罔顾群体公平和代际公平,用纳税人的钱去巩固偏爱白左叙事的受高等教育年轻人对民主党的忠诚。这些支出都绝不会带来未来财政收入的扩大,是不折不扣的“寅吃亥粮”。 3%通胀率的背后 从2008年起,10多年的低通胀环境让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成为了衡量通胀高低的金科玉律。6月美国CPI同比增速上涨3%,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在观感上格外接近2%的“精神归宿”。 可疫情、俄乌冲突驱动着各种经济数据大起大落,脱离基数谈增量就是耍流氓。经过两年的大通胀,美国内物价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基数水平,3%通胀金融市场的好消息,是美联储的好政绩,但对于美国居民来说,物价上涨的痛感很难有实质性好转。上半年,代表美国居民消费的零售销售数据持续跑输通胀,从侧面印证了美国人购买力的疲软。 再看CPI的细分组成: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随着今年国际油价从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的高峰回落,以及车载芯片供应短缺缓解,包括汽油在内的能源价格大跌26.8%,强力拉动总体通胀数据下行,二手车价格也有所下降,美国人买车开车的体验改善了不少。但汽车保险和修车费用依然分别上涨16.9%和12.7%,养车仍然是让美国人头疼的一件事。 除了开车,其他所有重要家庭支出的价格全面上涨:面包等烘焙食品价格上涨8.8%,餐馆就餐价格上涨7.7%,电价上涨5.4%,医药用品和服务价格均上涨4%以上,房租上涨8.3%,与房价挂钩的业主虚拟租金上涨7.8%——全都远大于3%的整体数字。相比受到外部因素剧烈影响的油价,这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更多由货币供给、劳动力成本等内部因素决定,具有较强黏性,短期内增速回落的空间很小。下半年,美国CPI涨幅很可能在它们的催动下重新上扬,给美国人的衣食住医带来更多压力。 美式就业市场谜团 疫情后乃至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开发出了领先所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船新版本:无论在强劲复苏阶段,还是目前大幅加息经济趋冷的阶段,失业率、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和每周新申领失业金人数都保持在相当健康的范围,传统经验上的经济降温失业潮并未出现。 美国就业市场不正常的火爆首先来自统计公式问题。只要我放弃找工作,我就不会失业,疫情导致大量美国人永久性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不会出现在计算失业率的分子当中,拉低了各项失业数据。经过长达3年的缓慢恢复,目前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停滞在低于疫情前0.7个百分点的水平,说明至少有150万不工作的美国人没有被失业数据捕捉到。 美国新增就业的分布与GDP走势基本相同。科技创业公司泡沫破裂,硅谷大裁员让信息行业率先达成就业零增长成就,金融、咨询、会计等高薪岗位也增长乏力,零售和批发行业进入负增长,酒店餐饮新增就业失去动能。那么是谁在只手补天拉高整体就业数据?没错,还是医疗服务业。 2022年,美国发生了“大辞职”浪潮,约5000万人次辞职跳槽,接近总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辞职率有一定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最高平台之上。劳动者频繁流动的背后,是过热的劳动力需求:今年5月,美国企业仍然有980万个岗位处于空缺状态,较疫情前高出36%。 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成本以人工为主,超高职业流动性让服务消费的价格上涨更加顽固,2021年起,美国始终处于工资推高通胀却跑不赢通胀的尴尬境地,6月,工资增速终于反超整体CPI增速,可正如上一节的分析,美国打工人的购买力实际远远没有浮到通胀水面之上,等到下半年CPI增速反弹,他们还将继续挣扎在恶性的通胀-工资螺旋当中。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项令人忍俊不禁的数据:美国私人部门就业岗位增量节节败退,政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步步攀升——考公,在一向标榜私人部门活力的大洋彼岸,也是经济不景气时的重要出路。 上图,2022年1月以来每月政府新增岗位数;下图,同期每月私人部门新增岗位数。 崩溃的财政纪律 财政支出支撑了美国GDP的门面,财政收入却不能支撑美国财政支出的贪婪扩张。到6月份,美国联邦收入累计下降11%,最主要的下降来自个人所得税收入萎缩4200亿美元(21%)。美国官方的解释是今年资本市场不景气,资本利得税收入大幅降低。 中文互联网吹捧美国制度的一套老话术说到,美国三权分立,能通过国会民意代表督促政府负责任地使用纳税人资金,不知道他们会对下面这张图片作何感想:1917年创立债务上限制度以来,美国国会100多次提高债务上限,完全是政府“有求必提”,但依然不能满足美国政府大手大脚花钱的欲望。 于是,在最近10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债务上限都处于“冻结”状态(图中灰色背景的时间段),政府债务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无序膨胀,然后两党以此为由头进行充分的利益分肥后,再对上一时期的债务予以追认。可以说,自2013年起,美国事实上已不存在财政纪律的硬性约束,只剩下两党围绕怎样花钱、花钱给谁的斗争。 没钱不可怕,没钱还乱花最可怕。拜登在明知今年债务将触及法定上限的情况下,利用国会一定追认政府欠债的潜规则肆无忌惮扩大支出,并要求国会把债务上限要求冻结到2024年大选后,简直把“我卸任/死(哪个先发生还不一定)后哪管洪水滔天”写在脸上。债务上限冻结后,美国国债余额立刻上窜1.1万亿美元到32.5万亿美元,财政纪律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扯下,以后的总统可以更大胆、更无所顾忌地挥霍联邦预算。庞大的债务,高企的利率,不负责任的政客,在美国财政走下坡的路上,至少有三只脚在狠狠猛轰油门。 银行业:于无声处听炸雷 上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中的美国长期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地方银行和储贷协会(一种专门从事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利用低成本的储户存款投资风险相对较高的金融资产以追求收益。沃尔克入主美联储后,以空前的速度上调基准利率,中小金融机构生存风险迅速上升。 好在金融业的带恩人里根翦除了几乎所有金融监管,允许它们高息吸储、投资更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甚至在破产后继续经营,给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续了几年阳寿。1987年,美联储再次进入加息周期,彻底踩爆中小金融机构雷区,酿成持续到1995年的银行破产潮。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2018年,特朗普大开金融监管的倒车,大量金融活动成为没入水下的冰山;2008年来的超长期超宽松货币环境到现在的暴力加息,美联储转弯烈度较80年代不遑多让,没有理由认为这轮天雷滚滚的银行业危机会仅仅持续不到2个月。 3月,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投入390亿美元,确保科技巨头、币圈大佬在倒闭银行的存款能够全额提取,到6月,这一数值上涨到520亿美元。FDIC曾表示,将清算倒闭银行资产弥补这些费用,不会动用普通储户一分钱,可从现在的数据看,清算工作毫无成效,恐怕这几百亿的亏空还是要走华尔街赢赢赢的老路,用普通储户的存款保险保费,为金融精英的风险买单。 3月,美联储设立救急贷款窗口,允许银行按票面价格抵押大幅贬值的国债换取流动资金,防止更多银行遭遇连锁挤兑。一开始美媒还担忧,使用这些资金等于公开宣布银行的资产出现了问题,中小银行不会“自取其辱”引发恐慌。事实证明中小银行的身体很诚实,2个月内领走了800亿美元救济金。5月初第一共和银行被收购后,银行业的雷声从新闻媒体中淡去,救济贷款余额却不声不响地涨到了1020亿美元,更多的阴云还在集聚。 美联储为应对硅谷银行倒闭危机设置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贷款余额 鉴于当前美国经济数据一片大好,美联储很可能在9月再次加息到5.75%,然后在更长时期内维持高位利率。热闹是美联储的,是巨无霸大银行的,中小银行什么都没有,它们将面临更高的商业贷款违约风险,同时不得不拿出更上一层楼的利率吸储,避免存款进一步向大银行流失,资产负债表两头受气,等待谁会成为下一颗多米诺骨牌。诚然,美联储可能会再次不计代价出手救助爆雷银行,可谁又是代价,又能维持到多久? 结构时代 过去30年的好时光里,主要经济体的几乎所有行业、所有人都处于上升通道,一份总量数据良好的答卷确实可以代表微观主体的福利改善。但在今天,总量数据只对装聋作哑的政策制定者和不接地气的金融市场才具有意义,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分项数据无不指向经济结构持续恶化。 讽刺的是,恰恰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完善的高频公开统计体系,它的总量幻影才会被如此轻易且全面地戳破。对于统计覆盖更粗线条的经济体,总量下的结构问题会有更深的潜藏空间。 总量时代结束了。GDP与经济活动,CPI与物价民生,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数据与真实的关联遭到了削弱。不论是上到庙堂的分析决策,还是远在乡野的吃瓜围观,都需要更具体、更多维的数据资料,以及更加自下而上的视角,去观察经济实务工作量,去关心切切实实的民生质量。 结构时代开始了。以前,市场化、全球化是搞好经济的标准答案,拉高GDP是经济繁荣的代名词,大家也都能从这套模板里多多少少分得好处。而现在,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独特的、前所未有的经济治理挑战。美国经济数据再好,也很难透过多重经贸壁垒对我们产生重大利好;美国经济活动再坏,也不理所当然地意味着我们的赶超难度降低。对于美国经济,我们科学围观吐槽、持续警惕,但最终还是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开好自己的药方,在这个艰难的国际零和游戏中坚定地找到那条新路。

July 31, 2023 · 小🐛

思考,幫你不再受到知識束縛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每年在嘉年華季節去巴西參加慶典的時候,我都要狂吃超美味的「牛屁股」(picanha),幾乎沒有一天不吃。因為我知道只要離開巴西,就吃不到了! 原因是:除了巴西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肉販會如此費事,把這一塊拳頭大小、三角形的肉,專門分切出來販售。在其他地方唯一吃到這塊肉的方法,就是去肉舖指名買整大塊​​「上後腰脊肉」(Top Sirloin Butt,肉號MBG184),再分切出這一小塊三角形的部位(肉號MBG184D)。但是我即使按照網紅的建議,去肉店搬回了一大塊​​上後腰脊肉,卻怎麼樣也找不到那塊心愛的牛屁股,最後只好掃興的把整塊肉隨便切一切烤來吃了。 奇怪了,牛就是牛,全世界的牛構造都相同,為什麼只有巴西人有「牛屁股肉」這個概念呢? 「牛屁股肉」和「孝順」一樣,只是單一社群的真理 我後來發現,這就跟「孝順」一樣。在華人的世界裡,孝順是每個人都知道必須遵守的道理,就好像巴西人沒有不知道牛屁股的。但華人沒有意識到,孝順這個想法,一旦出了說中文的生活圈,就沒有人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了,因為在非華人的語言裡面,並沒有「孝順」這個詞語,當然也就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更別說覺得重要了。這跟出了巴西就沒有牛屁股這塊黃金三角肉是同樣的意思。聽起來很荒謬,卻很有道理。 但當然我們不會說,因為荷蘭或是印度語言裡沒有孝順這個詞,荷蘭人、印度人就是對父母不孝順的。在華人文化圈以外,子女和父母的關係通常會被其他的觀念取代,比如說愛、尊重等正面的觀念,也可以是恐懼、負罪感、虧欠等負面觀念。多虧了在世界各地旅行、工作的經驗,我理解到:子女如果對父母有愛、父母因為做了好的行為得到子女尊重,那麼子女其實可以不用對父母孝順,但是可以做其他比孝順更合理的行為,比如愛父母、尊重父母,這可能更適合。 能夠想清楚這些事情,我特別感謝自己在青少年的時候就做了「去旅行」、「看世界」的決定,讓我可以脫離原本的生活環境,透過觀察地球上其他人是怎麼生活、怎麼思考、怎麼說話的,而因為視野變得寬闊、擁有更多選擇,而變得更自由。要不是這樣,說不定直到現在,我還會一直陷在「我真是個不孝的兒子」這種罪惡感中無法自拔也說不定。 學會思考的方法 也謝謝巴西的牛屁股,我終於看懂了莊子裡面那個關於「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給文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倚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發出嘩嘩的或輕或重的響聲,進刀時發出嘩啦啦的響聲,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同於《經首》樂章的韻律。文惠君說,『啊,這太妙了!想不到技藝竟可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庖丁放下刀,答道,『我在乎的是道,它超越了技。我剛開始解牛時,能看到的只有牛本身。三年後,我眼中再無全牛。⽽現在我解牛,用的是我的⼼,而非眼。感知停止了,精神便可自由往來了。我順著牛天然的構造,劈開筋骨間的⼤縫隙,將刀導⼊骨節間的⼤空間,順著事物本來的樣子去做。所以我的刀從未嘗試觸碰那些最⼩的韌帶和肌腱,更不⽤說去碰主關節了。 『好的廚師⼀年換⼀把刀,因為他會用刀去割。一般的廚師⼀個月換⼀把刀,因為他會用刀去砍。我這把刀已經用了⼗九年了,⽤它解過成千上萬頭⽜,可是它的刀刃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樣鋒利。』 我拿到的那一大塊「上後腰脊肉」,無論我怎麼翻來覆去,都找不到牛屁股,但是巴西的任何一位庖丁,卻都可以輕鬆一秒找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無論宰牛或是孝順,重複都是知識的來源嗎? 無論宰牛或是孝順,定期練習一項活動能帶來自由嗎? 無論宰牛或是孝順,我們應該為了能理解而停止理解嗎? 「思考」跟庖丁的刀一樣,而這把庖丁的刀,無論用來宰牛或是孝順,是因為很會使用所以常保鋒利狀態,不會磨損,還是從來就不曾鋒利? 對我來說,思考之所以有趣,並不是因為有個「標準答案」,也不是因為會得到「正能量」,因為大多數的時候,思考不但不能給我們一個簡單的標準答案,讓我們把專家、學者的觀點,當作金科玉律來接受、遵守,甚至會讓我們看到黑暗的現實。但是能從一個切身相關的生活實景切入,就好像我們能夠把巴西牛屁股的問題,跟孝順的本質放在一起,當我們在兩個表面上完全不相干的問題中看到相同點,繼續深入就能夠啟動思考,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既西方又東方,既傳統又現代的思考世界──無論我想理解的是不同文化裡的「孝順」、是莊子的「庖丁解牛」、還是牛肉哪個部位最美味、或「思考」為什麼是一把刀。學會了思考的方法以後,看懂牛屁股的本質與困境,也就能看懂孝順的本質與困境,然後,我們就能變得自由,不再受到知識的束縛。 喜歡思考的話,歡迎和我們一起來找牛屁股!

July 30, 2023 · 褚士瑩

apple-touch-icon.png